Search

老師誤解偷東西、被媽媽甩耳光 如何守護陪伴孩子走一段路? - udn 聯合新聞網

依蓮來自一個傳統家庭,父親忙於家族事業,少有機會跟孩子談話。母親雖然與她有互動,卻也忙著管理父親的公司。依蓮常常一個人在家,從幼兒園時期,即是如此。

她的小學時期很孤單,她早早已習慣了,但從未釐清孤單感覺。有時她喜歡孤獨感,有時因寂寞產生煩躁。孤單衍生出各種連帶情緒,在各種狀態中帶來多重想法,既複雜且歡喜的夾纏感覺。

孤單帶來了自由。

孤單帶來了寂寞。

孤單帶來了美感。

孤單帶來了獨立。

孤單帶來了力量。

孤單帶來了……。我想帶她分辨這些細微狀態,使她自己成為主宰,而不是孤單主宰著她。

我在冰山的各層次中好奇——前面提過的冰山提問——從事件探索依蓮感受,先試著讓依蓮連結感受的「所緣」,再以這個感受為「所依」,探索她對感受的觀點,她對感受的期待,她對感受的應對。透過這感受由來的歷程,我再進入她生命力的養成。

她有渴望被關注、被愛、被靠近的時刻嗎?

依蓮回應我的提問,說著便落淚了。

她覺得自己在家最渺小,不如姐姐漂亮,不如弟弟受重視。她就是一個人,向來就是一個人。她看著姐姐被稱讚,弟弟被眾人呵護,看著家族的堂兄弟姐妹被關注,她只能一個人躲回房間……

國小二年級的某一天,她在學校被同學指控,偷走別人的東西,但真相並非如此。

老師當眾斥責她說謊,她非常憤怒,還以白眼,之後竟然被拖到走廊罰站,隨後被帶到辦公室罰站。

她以冷漠的姿態站著,心想要罰,就任你們罰吧!反正她也不在乎了!經過的老師對她冷言冷語,還有同學來看熱鬧的眼神,使她累積的憤怒無處宣洩。

當天,她獨自走回家,被同學們刻意疏離,甚至遭受語言霸凌,沒有一個人靠近她。她好想離開這個世界,離開暴力與不友善的地方。

依蓮踏入家門時,冷清清、孤單單,爸媽當然不在家,姐姐、弟弟還沒回來。她獨自躲在房裡哭,內心糅雜對世界的憤懣與無奈。

依蓮記得房間有一扇窗,每當有人經過時,她會下意識看看,是不是家人回來了?她期待有人打開她的心扉。她內心其實渴望有人陪伴。

姐姐、弟弟陸續返家了,家中增添了人聲,家人彼此呼喚、應答,她卻有種不能融入的隔閡,一種很深的炎涼疏離。

她說到這兒時眼淚稍收,忽然插入一句話,令我印象十分深刻的話,話語約略如下,「我本來覺得自己不合群,只是勉強融入人群,但是從那天開始,我有一種確定的疏離的感覺,尤其後來發生那一件事。」

依蓮口中的那一件事,看來是生命深刻的事件,讓她眼神複雜起來。那天依蓮一個人待在房裡,久候的媽媽返回家中,呼喚著依蓮的名字。依蓮心中有那麼一絲感覺,靠近心房的暖煦,驅散她的疏離感,但是她疏忽了防衛,竟然未仔細辨別,媽媽的呼喚其實冷峻。

她就這麼衝出房門,快步上前迎接。

啪!媽媽先賞她一記耳光。

那一刻,依蓮記得很清楚,耳邊響著嗡嗡的聲音,世界就這麼停下來了。

有什麼從此碎了,碎得像塵埃,世界變得舉無輕重。

依蓮跟我對話時,提到了這一段往事,說以為自己都忘了,怎麼突然記憶清晰了。

原來傷害從來就像影子,不需特別注意它,也牢牢黏死在腳邊,讓她的身心無意識反應。

此刻的一番對話,像陽光射入心靈裂隙。原本該消失的塵埃,竟沒有塵埃落定,在光亮裡無處躲藏,姿態輕盈款款。

她終於想起來了,那些極其荒涼的細末。當耳光爆響的一刻,客廳裡的姐弟都安靜了,不約而同轉頭凝視她;隔壁炒菜的飯香味傳來,有人將進入歡樂的晚餐,而眼前的媽媽痛罵她,她完全沒聽進去媽媽的話。

為何媽媽會賞她耳光?依蓮的記憶再次喚起,是爸爸接到老師投訴,轉而打電話痛罵媽媽:「妳是怎麼教養孩子的?!」

媽媽覺得自己很失敗,而爸爸也覺得自己失敗,這呈現他在當晚回家的醉態,對著依蓮大聲訓斥,說自己是失敗的父親。父親痛斥依蓮在校的表現,讓一整個家族蒙羞了。

依蓮緊閉著心門,不想聽見、看見這一切,她不覺得自己是失敗者,但是內心深處有一道聲音浮現,她不想承認、不想靠近的聲音,「妳是個很糟糕的人……」

依蓮說到這裡,哭得很痛很痛,痛得胃痙攣起來,痛得乾嘔不止,那是受傷靈魂的自白,但是那個「受傷」無處可訴,連自己都背叛自己了。她棄絕這世界,甚至棄絕了自己。

隔天,遺失物找到了,是同學自己忘記,那是一場烏龍的誤會。

老師知道真相之後呢?

依蓮說,老師沒任何表示,彷彿一切都沒有發生。

也許依蓮所說的過去,是她自己的主觀詮釋。

如果依蓮說的是「客觀事實」,那麼老師的內在發生什麼?是否依蓮的某些特質,勾動老師內在的痛?或者「小偷」行為讓老師困住了,困在過去的經驗裡;這使老師未覺知、未守護自己的心靈,以致在處理誤會之際,以及誤會解開之後,欠缺周全的回應孩子。

依蓮對老師很生氣,但是她內在還有一個聲音,她告訴自己不能生氣,怎麼能對老師生氣?

她轉而對自己憤怒,憤怒自己的無能為力。

依蓮對小學老師的控訴,讓我聯想起她的中學老師。她認為中學老師偏心,和小學的狀況頗相似。

依蓮國小功課並不出色,畢業後考上頂尖的私中,出乎自己與眾人意料,受家族稱讚:「你看那個依蓮,讀書多麼棒呢!你們要好好學,多向她請教功課……」她被拿來與同輩的表親比較。那陣子她是受重視、捧著的榮光,是大家歌詠的主旋律。

她瞬間受矚目了,但是轉身背對他人,她並沒有開心,而是感到更大的疏離感。她覺得大人們好「假」,身體糾結著厭惡、煩悶、孤獨的多種情緒,自己也說不清。

很假的還有私中的同窗關係。她考上了私中,課業壓力變大,同學競爭心很強,她覺得世界很虛偽,什麼都環繞成績為主。不料她功課往下掉,私中的榮光褪色了。她聽到的都是酸言酸語,在學校比較成績,在家族裡,更是如此。她好想躲得遠遠的。

我歸納依蓮拒學的因素。其一是課業壓力大,其二是同儕關係不好,其三是家族重視成績,其四是老師要她再努力,而依蓮力不從心。這四點引爆了依蓮的內在,她產生賴床的現象,繼而抗拒去學校了。

在依蓮的敘述中,可以看見她的心靈,層層被包裹起來,以疏離與冷漠為外衣,包裹著敏感、受傷的心。

她逃避學校,或者逃避我,並非如今才如此,是來自家庭疏離的關係。她自小感覺孤單,受到挫折時退縮。從童年而來的無助感,成了她內在的荒廢風景。她不愛那個風景,卻也無法擺脫,因為她的意識被困住了,世界的面貌就固定了,她看自己的面貌也固定了。她重複陷入負面的循環,尤其在環境有了「發生」,她的舊意識產生舊應對,那是為了「求生存」,而非意識到「已存有」。

她對老師、同儕、家人,甚至對世界,都不相信。

她也不相信自己了。

當我聆聽依蓮的故事,以「好奇」介入她的敘事,瞭解更多她的內在,她的狀態是如何形成。我亦時刻覺察自己,是否感覺任何不舒服?是否能接納她所有的故事?這是從關懷自己為起點,才能平靜的對依蓮好奇、接納與愛。

作為一個陪伴者,我深知自己需要覺察,不被她捲入故事漩渦。她的故事會挑起陪伴者的情緒,一旦被挑起來而未覺察,自己也會被「舊意識」掌握,就會陷入拯救、保護、說教與指導的迴圈,那就是陪伴者未守護自己的心。

若我未覺察自己,我亦可能成為下一個:她也不再相信的人。

圖/寶瓶文化提供
圖/寶瓶文化提供

依蓮最後有深深的自責。一旦不懂關愛自己,也就不知道如何應對世界,這是家庭應對的影響。她的自責是隱形的電網,形成一道嚴密防線,一旦我觸及她自責的心靈,她立刻痛得抱著胃部,低著頭,蜷縮成一團,像凋謝前的花蕊,哀傷著她身心的痛苦。

什麼是自責呢?自責就是,自己在心上插一把刀。

我要讓依蓮學會負責。負責是意識真正的自己,看見自己的力量,為自己好好站起來。

我的角色是協助者。若協助者只考量「成效」,當孩子表現不如期待時,常衍生出內在的焦慮、自責,這是很多父母與教師的狀況。我時常覺察自己,是否能安定接納這一切,這是最重要的源頭。

給予她穩定的關懷,每次對話,讓她長出力量,讓她靠近自己的心靈,學會為自己負責,這是我為陪伴設下的目標。要陪伴她走過這段路,必須接納她起伏的過程,即使她走兩步會退一步,即使她會停在原地踏步。

《本文出自寶瓶文化出版《薩提爾的守護之心》,作者/李崇建、甘耀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Let's block ads! (Why?)



"更是如此" - Google 新聞
March 09, 2020 at 08:22AM
https://ift.tt/2v1rsH8

老師誤解偷東西、被媽媽甩耳光 如何守護陪伴孩子走一段路? - udn 聯合新聞網
"更是如此" - Google 新聞
https://ift.tt/2VUFiGf
Shoes Man Tutorial
Pos News Update
Meme Update
Korean Entertainment News
Japan News Update

Bagikan Berita Ini

0 Response to "老師誤解偷東西、被媽媽甩耳光 如何守護陪伴孩子走一段路? - udn 聯合新聞網"

Post a Comment

Powered by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