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我們注定失去許多東西…但沒關係,別失去當下就好! | 一流人 - 遠見雜誌

我們注定失去許多東西…但沒關係,別失去當下就好!

僅為情境配圖。取自unsplash

一旦我們從過去的重擔與未來的陰影中脫身,我們就可以更自由地活在當下,即時行動。我們可以讓思緒偶爾停留在過去,從中學習;也可以造訪未來,預先計畫,未雨綢繆;但唯有立足於當下,我們才能創造正面的改變。同樣地,在談判過程中,若能安住當下,把握眼前的時機,我們與別人達成共識的難度就會降到最低。(《從說服自己開始的哈佛談判力》一書,以下為摘文)

在現代社會,手機、簡訊與電子郵件無所不在,我們太容易分心,缺乏專注力。若我們老是心思漫遊或胡思亂想,背後隱藏的訊息其實就是抗拒,意味著我們不願意接受此刻的人生,我們想要暫離現實或躲進虛擬世界。我們往往懷抱理想與期待,認為人生應該如何或不應當如何,而內心的審判者更時時刻刻拿現實的成就與心中的理想做比較。我們一直在批判自己。「我現在早就應該拿下這筆訂單了。」「我應該不要用那種口氣跟主管說話。」「我的另一半應該對我更好一點。」當你開口閉口都是「應該」與「不應該」,就代表你心中有所期待。接受生命本然如是,不代表自我放棄,或屈就於當下的情勢。事實上,有建設性的改變,不應浪費時間與精力去抗拒現實,而該接受現實,不論過程有多痛苦。

僅為情境配圖。取自shutterstock圖/僅為情境配圖。取自shutterstock

我的朋友朱蒂絲曾度過一段艱難的時期,當時她的兒子班正值叛逆期,他9歲開始叛逆,13歲時達到高峰。班會一再激烈地忤逆她,即使她試圖與他好好維繫關係,但他始終拒人於千里之外。朱蒂絲的情緒彷彿像坐雲霄飛車般起伏不定,在痛心與暴怒、無奈與下定決心、悲傷與眼淚之間擺盪。她覺得自己好像快崩潰了。

「我就是放不下。我覺得我是在為我的人生、為兒子的人生奮鬥。」朱蒂絲解釋道,「自從班搬進地下室的家庭娛樂室住,我先生就一直樓上樓下來回奔走,像個忙亂的調解人,試圖在叛逆的勢力與瓦解的現狀之間傳遞訊息。」當時朱蒂絲不僅怒斥班的行為,基本上她也等於否定當下的人生。然而,不論她如何掙扎抗拒,都無法強迫班在那時候接受她。

我們很難放棄掌控人生,在風險很高時更是如此。我們之所以害怕放下,或許背後的原因是,我們誤以為萬一無法掌控周遭所有情勢,一切就會瓦解,我們的人生也會因此崩毀。我們出於本能,想要保護理想中的人生,讓生活按照期望進行。當然,拒絕接受當下的現實,傷害的不只是我們,還包括我們身邊的人。以朱蒂絲的例子來說,她與先生由於互相批判、指責、傷害,加上彼此都感到無助,導致夫妻關係嚴重緊張。

僅為情境配圖。取自shutterstock圖/僅為情境配圖。取自shutterstock

所以,我們究竟要怎麼做,才能放下呢?

朱蒂絲藉著檢視她對未來的假設,學會了放下。也正是這些假設,使她覺得必須掌控她與兒子之間的關係。有一天,她在屋後的小徑散步時,捫心自問:最糟的情況會是什麼?那時,朱蒂絲瞬間醒悟:「除了我兒子死掉之外,我能想到最糟的事,就是我最終只能和三個孩子中的兩個保持良好關係。」以談判術語來說,她正在問自己一個檢視現實的問題:萬一她沒辦法與兒子達成共識,她的最佳替代方案是什麼?

突然間,朱蒂絲的情況似乎不再那麼可怕了。她問自己:「我能忍受這種情況嗎?即使我和兒子再也不可能擁有良好的關係,我還能感到快樂嗎?」答案顯而易見—她可以的。「這雖然不是我期望的結果,但我勉強可以接受。我還是有能力在生活中找樂子,滿足自己。我的幸福並非取決於這個孩子對我的愛或認同。」就在那一瞬間,朱蒂絲從自己的恐懼暴力中獲得解放。

她說:「漸漸地,我就放下了。我放下對他的需索,不再需要他感謝我,也不需要他愛我,或甚至喜歡我。我不需要他打電話給我或跟我講話。我不需要他像對他爸爸一樣,對我有同樣的情感。最終,我對彼此的關係再也沒有任何要求。我接受我的人生就是這樣,並不符合我原先的期望,我以前對自己身為母親、妻子或任何角色的想像,如今都消逝了,取而代之的是自由。」

僅為情境配圖。取自unsplash圖/僅為情境配圖。取自unsplash

一旦朱蒂絲放下原先對人生的期待,正面的改變反而就此展開,一切順其自然。到頭來,她的放下竟意外成為關鍵,讓母子之間的衝突得到轉圜的餘地,這些年來,他們的關係漸漸修復。正因為朱蒂絲能夠放下自己的要求,接受她兒子本來的樣貌,經過一段時間之後,他才能靠近她,為自己對她造成的傷害道歉,說他其實有多愛她。

她選擇面對生命本來的樣貌,與自己達成共識,藉由這些方式,她終於能夠與兒子、先生達成共識。

如果我們一開始並未接受現實,就很難在衝突中找到彼此都滿意的解決之道。我已經汲取教訓,接受當下,接納生命所賜予的禮物。就像朱蒂絲受不了她和兒子爭執不斷的關係一樣,不論我們多討厭現況,當下這個片刻就是禮物。也許在我們的想像中,我們理應得到另一份禮物,但此刻的一切就是當下的禮物。

這樣說來,或許我最好的導師是我的女兒蓋布莉。儘管她接受了14場重大手術,卻從不浪費時間回顧過去、心懷怨懟與後悔,或者可憐自己。相反地,她對生活充滿好奇,每天都樂在其中,興奮不已。每當我發現自己的思緒停留在她的過去,或開始擔心她的未來,一旦只要想起她彷彿雷射光束般把注意力都放在當下,我就會放下釋懷了。如果連她都能坦然面對,活在當下,那麼我也做得到。

僅為情境配圖。取自pexels圖/僅為情境配圖。取自pexels

麗莎和我看著蓋布莉經歷這麼多次手術後,我們恍然大悟,原來痛苦必然就會發生,因為那是生命的一部分。可是,一旦我們抗拒生命與痛苦,就會開始受苦。痛苦或許無可避免,但你可以選擇要不要受苦。我們或許會以為都是因為痛苦,我們才會抗拒,但其實我們是因為抗拒才會受苦。我們困在失望與永無止盡的期望裡,心裡只願這不是發生在我們身上的遭遇。抗拒現況,往往會讓困境拖得更久,甚至是無限期延長。

當然,這麼做並不容易,但我們可以選擇讓苦難有所止境,只要我們逐漸學會放下抗拒,接受生命本然如是。我在人生中學到最重要的一件事,便是在生命中,我們注定失去許多東西,而這正是生命的本質。但沒關係,只要別失去當下就好,因為那完全不值得。世上沒有任何東西比「生命這一刻的圓滿」重要。

我已經明白,活在當下的關鍵在於,能夠接受消逝的一切,同時把焦點放在永恆不變的事物。我們必須謹記自己與生命的基本連結,以此做為立足點,接受所有經歷的遭遇,儘管其中有甘有苦。就讓消逝的一切成為過去,讓永恆的一切持久不變。只要把焦點放在永恆不變的生命、自然跟宇宙,我們就會對消逝的一切更有意識,明白每一次經歷都如此珍貴,稍縱即逝,因此更心存感激。

當我們一次又一次地漸漸明白這些經歷不會永遠持續下去,就不會一遇到衝突就不經大腦地反射性行動。畢竟,不論我們面對什麼衝突,那些終將成為過去;我們也會發現自己更容易找到當下與別人達成共識的時機。

《從說服自己開始的哈佛談判力》一書,威廉.尤瑞著,沈維君譯,時報出版。圖/《從說服自己開始的哈佛談判力》一書,威廉.尤瑞著,沈維君譯,時報出版。

Let's block ads! (Why?)



"更是如此" - Google 新聞
April 02, 2020 at 08:58PM
https://ift.tt/3aCot7R

我們注定失去許多東西…但沒關係,別失去當下就好! | 一流人 - 遠見雜誌
"更是如此" - Google 新聞
https://ift.tt/2VUFiGf
Shoes Man Tutorial
Pos News Update
Meme Update
Korean Entertainment News
Japan News Update

Bagikan Berita Ini

0 Response to "我們注定失去許多東西…但沒關係,別失去當下就好! | 一流人 - 遠見雜誌"

Post a Comment

Powered by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