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經濟學人》:金融市場與實體經濟之間的危險鴻溝-財經新聞 - 臺灣新浪網

  原標題:《經濟學人》:金融市場與實體經濟之間的危險鴻溝(封面故事)

  資料圖片

  1929年大蕭條,股市崩盤;1987年黑色星期一,股價一天內下跌20%;1999年,互聯網泡沫破裂股市大跌。這一切都讓股市充滿了戲劇性。

  有了這些先例,前段時間美國股市的瘋狂也沒什麼可大驚小怪的。2月19日至3月23日,標準普爾500指數下降了三分之一,之後又迅速攀升。

  美聯儲將購買公司債券來幫助大公司進行債務融資,這一催化劑讓投資者毫不遲疑地從恐慌轉向樂觀。但華爾街的樂觀看法或許會讓人感到不安,這與其他市場形成了鮮明對比。例如,英國與歐洲的股票回升速度就相對緩慢。

  雖然華爾街的市場能夠快速回升,但疫情對就業市場的打擊卻無法在短時間內得到快速恢復,失業率從4%上升至約16%,創下自1948年紀錄以來的最高水平。與那些股價不斷飆升,並可以從美聯儲拿到錢的大公司相比,小企業還在為生存而疲於奔命。

  不可否認,市場情緒得到緩解,很大程度源於美聯儲比其他央行更加激進的救市措施。美聯儲正在以難以想像的規模購買著大量的企業債務,包括高收益的「垃圾」債券。

  在美聯儲的帶領下,新一輪企業債券發行大規模重啟。這一切的成本都十分高昂,因為甚至就連一直停滯的郵輪公司都能夠募資,許多大公司因此避免了破產。股市也隨之上漲。

  不過,儘管公司債券市場的擠兌會導致更嚴重的經濟衰退,但美聯儲似乎也別無選擇。相比美國政府維持著的正值債券收益,日本和歐洲大部分國家政府債券的收益已經為負值。投資者認為,與其購買負值收益的債券,不如選擇股票更有吸引力。畢竟3月底時,股票價格已經跌至足夠誘惑那些勇敢的投資者的水平。他們發現大部分股市價值與利潤相關,疫情終究會過去,經濟也會恢復,因此做好了投資準備。

  然而,每隻股票的漲幅並不均衡,甚至在疫情大暴發之前,市場或許就已失衡,現在更是如此。英國和歐洲的證券交易所充斥著諸如汽車、銀行和能源等陷入困境的行業,這讓市場對這些地區的股票充斥著擔憂和焦慮。而在美國,投資者們對像Alphabet(谷歌母公司)、亞馬遜、蘋果、臉書和微軟這樣的科技界寵兒更有信心,而這些公司的市值占標準普爾500指數的五分之一。

  或許對於投資者而言,他們只是無奈地把本押注在了幾家能倖存下來的企業而已。資產管理者們必須盡其所能讓資金髮揮作用,但問題是近期股價波動太快,並沒有恢復到正常水平,現在美國股價比去年8月份還要高。

  但投資者們似乎忘記了風險依舊存在,至少有三大風險尤為突出。

  首先是,疫情仍有餘波,二次疫情完全有可能出現。美國還將應對經濟嚴重衰退帶來的後果,第二季度美國GDP預期將較上年同期下降約10%。許多私營企業主希望通過成本削減的方式來維持利潤,並償還歇業期間所積累的債務。但總體而言,企業的這種緊縮政策將抑制需求,經濟恢復的水平也將遠低於正常。

  其次是,關於欺詐的風險。持續的繁榮往往會慫恿人們做出一些不端行為,在疫情導致的大崩盤之前,經濟達到了有史以來最長時間的擴張,多年的低息貸款和金融操作意味著會計欺詐現在可能暴露無遺。發生於美國的重大公司欺詐或倒閉事件可能會動搖市場的信心,比如2001年安然(Enron)的財務造假讓投資者神經崩潰,2008年雷曼兄弟破產則導致股市下跌。

  而最後一個風險,則是政策。經濟衰退將傷害小公司,讓倖存的大企業處於更有利地位,行業將會更加集中,雖然這些問題一開始就已經存在。如果大企業霸佔的補貼份額超過其所應得份額,那麼要求其償還的呼聲只會越來越高。政府將會開始大幅度徵稅,所謂穩步下降的法定聯邦企業稅率會大幅度提升(2017年,特朗普宣布稅改,法定聯邦企業稅率從遠高於30%的長期平均水平降至21%)。

  不過,從目前來看,股票投資者認為美聯儲會支持他們。但最近幾個月市場不同尋常的表現已經證明,市場情緒可能會突然轉變。一個月的熊市似乎並不足以消化所有可能有關疫情的壞消息,以及由此產生的巨大不確定性。這場股市大戲仍將繼續上演。

  (張者昂 編譯)

Let's block ads! (Why?)



"更是如此" - Google 新聞
June 08, 2020 at 02:51AM
https://ift.tt/2XDNWtj

《經濟學人》:金融市場與實體經濟之間的危險鴻溝-財經新聞 - 臺灣新浪網
"更是如此" - Google 新聞
https://ift.tt/2VUFiGf
Shoes Man Tutorial
Pos News Update
Meme Update
Korean Entertainment News
Japan News Update

Bagikan Berita Ini

0 Response to "《經濟學人》:金融市場與實體經濟之間的危險鴻溝-財經新聞 - 臺灣新浪網"

Post a Comment

Powered by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