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詹詹自喜
為什麼要做「專利檢索」?哪些情況一定要做「專利檢索」?
一、 開發產品前
具體的說,新的或更好的東西會被創造出來,無非是幾種情況:
1.本來存在的問題未被有效的解決,所以發明人想出解決問題的技術手段
例如:傳統電風扇→表面無扇葉的電風扇(安全考量)
2.現況的產品不佳,有許多可改進的空間
例如:第一代腳踩致動轉盤的好神拖(踏板易踩斷)→只需用手壓的好神拖
3.現況的產品已經不錯,但好還要更好
例如:傳統吸手握式吸塵器→機器人吸塵器(全自動)
4.承上,當你為了解決某個問題,而想進行產品開發前,可以先將構想圖面化、文字化(技術手段的初稿),甚至可以只是憑空想像,但關鍵是這個「想像」必須符合自然界的定理,符合邏輯,接下來要做的,不是馬上動手開發,而是先要進行「專利檢索」。
「專利檢索」的目的,在於客觀的確認你的「想像」是不是別人已經想過,甚至已透過「申請專利」取得專利權,如果已經有相同的「想像」,且相同技術手段(組成要件)被提出申請,也已經取得專利權,那麼你就應該停止這個「想像」。
接著,你可以這麼做:
1.放棄這個構想,因為如果真的去實現(製成產品),那麼無疑你的產品會直接落入前面已取得專利權的「專利範圍」中(即構成專利侵害)。
2.以檢索到的前案內容作為「迴避設計(design around)」的基礎,也就是仔細察看該「專利權」的「專利範圍」,將其組成要件分析出來,再對照自己的「構想」,並找出可以迴避的方法,而所述迴避的方法必須是「減去法」。
例如:該專利權的「專利範圍」之組成要件包括:A+B+C+D,如果你要迴避這個專利,必須想辦法使你的產品,去除其中任何一個要件,才有機會避開這個專利權。
例如我經過改良後,可以達到相同功效的構想(產品),其組成要件為A+B+D+X+Y,後面的X+Y不是重點,重點是C不見了。但很多人會誤以為是用「加入法」,但請注意,如果你改良後的產品之組成要件例如A+B+C+D+F,仍然是構成侵權哦。
從這裡就可以清楚的知道,「專利檢索」絕對不該是在產品製成後才進行。
二、 如果是產品製成後才做「專利檢索」,而且發現產品已落入他人的「專利權範圍」中呢?
通常這要看當下是什麼樣的情況,我們假設產品已經上架(在市場流通):
1.自行先發現,且確認確實為「侵權」
(1)建議先思考對該專利權是否有可能提出「舉發」的可能性,如果有,趕快進行,在不打草驚蛇的情況下,較佳的建議是由不相關的人當舉發人,盡快對該案提出舉發。
(2)產品本身的設計要同步進行「迴避設計」的思考,講白話就是下一批的產品製造時,必須是已經「迴避設計」完成的產品
(3)至於已經上架的產品,究竟是下架回收?還是繼續賣?要看總體損失的評估。如果在可承受的範圍,下架回收不盡然是壞事。
2.收到存證信函/律師函後才發現
這樣的狀況通常專利權人已經完成蒐證,也就是侵權的事實大多已經掌握在專利權人手中:
(1)請客氣的回覆專利權人針對這件事我們正在了解當中,並回覆需要的時間,千萬別置之不理或惡言相向,除非你非常有把握自己沒事。
(2)盡快的完成「專利侵害鑑定」,確定侵權的事實是否成立。
(3)如果成立,要趕快擬定相應策略。一般我會快速盤點目前商品的情況,包括在市場上的、庫存的、在途的,以盡快計算出最大的損失可能性,然後努力朝向可能和解的方向去談判。
(4)在自行判斷「侵權成立」的情況下,另一個同步的做法,我可能一樣會對該案提出舉發,當然,這必須要在極短的時間之內容收集可供作為「舉發」的證據(一樣是透過「專利檢索」)。
(5)如果依照所收集的證據,我方有相當的把握可以舉發成立,則可以嘗試直接面對訴訟,並在訴訟過程中主張「該專利權無效」。
承接以上第一項,在產品開發的階段,如果經過「專利檢索」,確定沒有相同的前案,而如果本案也在符合專利要件(產業利用性、新穎性、進步性)的情況下,接下來才是考慮是否提出專利申請。
延伸閱讀
責任編輯:游家權
核稿編輯:翁世航
年輕世代創意無限,一個好的點子就能成就一番事業,為鼓勵台灣年輕人實現創業夢想,政府透過各式創業政策與輔導措施,在新創起步階段幫忙推一把。但當經營逐漸步上軌道、公司規模由小變大,財會法律等問題也越來越複雜,新創往往因資源和經驗不足而陷入困境。
為協助創業家一圓創業夢,近年資策會辦理多場創新創業法制人才培訓課程,去年與知名科技大廠、法律及會計師事務所合作推出智慧城市、數位行銷及創業法律實作等主題課程;資策會科技法律研究所自今年起於林口新創園開辦一系列【新創法律健身坊】法制課程,除有實體課程,考量疫情因素,也同步於林口新創園 Facebook 粉絲專頁進行線上直播,讓新創未來在面對法律風險時不再束手無策而能及早因應。
從股權規劃到專利保護,做好經營基本功
企業在經營過程中會碰到各種法律相關的疑難雜症,一不小心就會觸法,甚至危及到公司經營與成長。【新創法律健身坊】透過進階的課程安排,從創業初期可能遇到的募資及股權規劃,到產品研發必備的專利及智財佈局,以及數位行銷、稅捐法規應用實務等,幫助新創強化企業體質,提升競爭力。
當公司設立完成或投資人成為股東,如何分配公司經營權、規劃公司股權架構?【新創法律健身坊】第一訓針對「股權規劃&募資實務」,由擁有十多年創業輔導經驗的創投律師黃沛聲擔任講師,教導新創做好股權規劃的基本功,上課學員均表示獲益匪淺。有鑑於智財保護日益重要,第二訓規劃「新創智財二三事&專利概念及專利要件」,分別由 Lex Novia 國際法律事務所律師林桓毅、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專利審查官兼科長吳科慶,介紹智慧財產權的概念、專利要件及申請程序,理論與實務並重,學員反應熱烈並希望能學習更多智財相關課程。
為完善創業者的智財管理觀念,資策會科法所再推出兩場系列課程─第三訓「新創如何運用智慧財產權創造價值」,由 Lex Novia 國際法律事務所主持律師李建弘及林桓毅,為企業提供全方位智財策略建議,並透過實務案例,協助新創有效地建立智財防護網;第四訓「我的產品不是我的產品!談新創智慧財產權」,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商標高級審查官王德博、專利助理審查官林建宏及專員張俊宏,分別從商標、專利及著作權,為新創量身訂做智慧財產權課程,現場互動熱絡,學員們表示收穫滿滿,受益良多。
從稅捐法規到數位行銷,一次搞懂新創法律

繼智財相關課程後,【新創法律健身坊】在 8 月 19 日開辦第五訓「錢要花在刀口上-新創稅捐法規應用實務」,由資策會科法所律師廖元慶及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資深會計師洪連盛,以淺顯易懂、深入淺出的方式,揭開財稅領域的神秘面紗,並教導新創做好節稅規劃,妥善運用有限資金。
9月2日再推出兩場課程,第六訓「生意人的法律課」,由具有15年以上執業經驗的建業法律事務所主持律師張少騰,針對新創企業常見的股權策略、營業秘密、內部管理及外部契約等法律問題,透過重點濃縮,協助新創避開法律地雷;第七訓「數位行銷不可不知的法律問題」由資策會科法所的林口新創園駐點律師廖乙潔、協合國際法律事務所律師廖維達,分就數位行銷可能涉及的行銷內容、個資保護,以及從公平交易法切入網路行銷的法律議題,提供全方位解答,精彩可期。
資策會科法所致力於為新創企業解決創業過程中的法律問題,在林口新創園提供一站式法律諮詢服務,並舉辦【新創法律健身坊】系列課程,錯過之前課程的新創團隊,想要一次搞懂包羅萬象的法律常識,最後三堂總複習更不容錯過!
"減去" - Google 新聞
August 20, 2020 at 03:00PM
https://ift.tt/3heuACh
如何利用「專利檢索」與「迴避設計」避免侵權? -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減去" - Google 新聞
https://ift.tt/2Iu1rUc
Shoes Man Tutorial
Pos News Update
Meme Update
Korean Entertainment News
Japan News Update
Bagikan Berita Ini
0 Response to "如何利用「專利檢索」與「迴避設計」避免侵權? -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Post a Comment